What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成立於 2015 年,為松山文創園區的臺北文創大樓委託 Plan b 規劃的的長期品牌計畫,希望在其營運宗旨之下,達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發展,並重新定位臺北文創大樓在臺灣文創產業中扮演的角色及功能。記憶中心以「建立臺灣文化識別」為核心價值,希望在全球各國文化相似度不斷提升的同時,藉由放大那些日常生活中視為理所當然卻具獨特性的小事,梳理背後所代表的文化脈絡與認同,對自身文化產生自信與驕傲,進而在國際中建立更加明確的可識別性。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選定廣泛深入大眾生活的「流行音樂」作為當屆主題。不同時空下的生活經驗影響創作,相似的文化記憶則凝聚共鳴形塑流行。透過比較各年代的音樂特性、觀察各時期的社會風氣如何在音樂中傳遞,重新探究流行音樂是如何反映時代文化變動成為溝通媒介,進而識別專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身份認同。
Why
在全球化的同質性潮流下,如何透過「流行音樂」喚醒臺灣社會的文化識別與共鳴?
When
2018/08
Where
Taipei, Taiwan
Who
主辦單位
-
臺北文創
合辦單位
-
MyMusic
協辦單位
-
富邦文教基金會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策劃統籌
-
Plan b
協力策劃
-
archicake
-
Re-lab
-
梅林鬍子實驗室
空間設計
-
archicake
合作夥伴
-
Bose
-
Hit FM聯播網
-
Lyra VR
策劃顧問
-
詹偉雄
-
李明璁
-
陳藹玲
-
劉麗惠
-
冷彬
網頁策劃
-
簡訊設計
數據顧問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
KKBOX
-
小白兔唱片
觀點顧問
-
詹偉雄
-
朱敬然
-
李明璁
-
陳珊妮
-
桑布伊
-
丁度嵐
-
黃諼諼
-
黃裕元
-
柯亭竹
-
吳聲緯
-
張鐵志
-
陳德政
-
阿舌
-
廖小子
-
羅申駿
-
陳陸寬
-
楊士範
-
葉宛青
-
游璨賓
-
顏廷憲
-
李孝祖
-
因奉
How
核心概念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以「識別臺灣身份」為核心價值,同時呼應在劇烈變化的時代下「記憶正在快速消逝」之現象,我們應該更加去奠基傳承、保存、創作的文化脈絡。每年藉由放大那些日常生活中視為理所當然卻具獨特性的小事,讓每個人以相對容易的去梳理出自身的來龍去脈、探索民族文化認同,並更加肯定我們應該堅守的文化價值。
主題介紹
2018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選定廣泛深入大眾生活的「流行音樂」作為當屆主題。不同時空下的生活經驗影響創作,相似的文化記憶則凝聚共鳴形塑流行。透過比較各年代的音樂特性、觀察各時期的社會風氣如何在音樂中傳遞,重新探究流行音樂是如何反映時代文化變動成為溝通媒介,進而識別專屬於我們這一代的身份認同。
展覽以「Memory & Music」為名,主要分為「Rewind、Play、Forward」三大區。
Rewind_ 喚起回憶的音樂魔力
隨著時代的更迭,流行音樂也不斷地變化其樂曲風格、歌唱形式與內容,正因為和生活有高度的黏著性,使我們得以透過音樂來辨認不同的歸屬。廣場上的 50 個黑盒子,分別為 1968-2017 年的精選流行歌曲,帶領不同時代的民眾回到自己 17 歲時的音樂記憶;並特別邀請臺灣指標性文化評論者將當年的重要事件羅列,提供一個機會讓世代之間透過音樂來了解彼此。
因此,廣場上的 50 個盒子設計為僅能容納一人的黑色獨立空間,並附帶半透視的遮廉,藉此屏除其他視覺干擾,也同時呼應位在廣場的公共開放性。民眾坐入、掛上耳機,與自己對話,更加沈浸於回顧青春年華的音樂記憶。
Play_ 臺灣流行音樂的另一面
當代的流行音樂,反映了什麼文化和社會意義?
記憶中心將 100 個臺灣流行音樂數據以資訊圖像化(infographic)呈現,從「音樂喜好」、「聆聽習慣」、「市場產業」等主題切入,結合線上公開的產業報告,以及指標性的音樂串流服務業者、廣播公司、音樂雜誌等單位協力分享數據,讓身處其中的我們,能夠由不同面向感受臺灣流行音樂現況。
圖像資訊以大幅輸出的形式呈現,讓數據細節符合使用者閱讀體驗的同時,也營造出豐富的視覺空間使觀者沉浸於其中。此外,於展區最後邀請 22 名資深音樂人、樂評人以及從事視覺設計、展演空間、唱片行、媒體等不同領域的評論顧問進行觀點分享,讓我們看見這些理性資料背後隱含的情感故事,勾勒出現今社會可探索的文化脈絡。
Forward_ 重新定義的音樂未來
為了提供觀者更深刻感受流行音樂及探索未來流行音樂的的發展樣貌,此區結合新科技與互動裝置呈現。融合創新與復古的「我的回憶練歌場」,期望藉此傳達流行音樂既是個象徵也是個載體,透過歌唱能喚起大家內心的情感與共鳴,再透過讓民眾帶走錄音帶,將此份記憶留存。再快轉至不遠的未來,讓觀者沉浸在 VR 虛擬空間,體驗以視覺創作音樂的全新演繹方式,開啟未來音樂創作的不同可能。最後,在結束探索過去、現在、未來的音樂旅程前,記憶中心也回顧 20 年以來,每年由民眾票選出的年度單曲,並開放民眾於現場票選「代表我們世代的一首歌」,想像這座島嶼因下一首廣泛共鳴所形塑的明日面貌。
- 聽見聲音 10X10
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臺灣流行音樂百年年表,將臺灣流行音樂自 1910 年代以來的流變以時間軸呈現。以大事件與數據,帶領觀者看音樂如何深入生活並提供娛樂;觀察各時期的社會文化如何在音樂中傳遞,紀錄社會的傳承及演變。
- 主視覺設計
主視覺以「Memory & Music」的兩個「M」所組成,形成一個當聽到喜歡的音樂,身體感動顫抖,起雞皮疙瘩的符號。
- 行銷宣傳
除將「Play|臺灣流行音樂的另一面」區域的內容選取、編輯成動態影片於線上散播外,也額外特別合作製作「進擊的巨星」線上互動小遊戲,結合記憶中經典的配音員聲音,邀請民眾打造自己演唱會的宣傳影片;不僅能勾起心目中的那首歌,也能一滿自身的明星夢,賦予流行音樂更多的延伸想像與回味的可能性。
特別感謝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新歌文創、盧廣仲、TaiwanBeats、陳子鴻、馬世芳、李和莆、媒婆報、新活水、甜約翰 Sweet John、1976樂團阿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