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 hun Coworking Space

What

Plan b 在2012年成立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 品牌:混hun,致力於為工作者創造新型態工作空間的選擇,提升解決各類永續發展議題的機會。

Plan b 於2012年古亭成立 混hun (Guting) 。在當代城市中,咖啡廳常是人們習慣工作的空間,尤其在城市昂貴的生存成本影響之下,對於新創事業者、自由工作者等工作族群來說,比起分租辦公室 (Shared office)、商務中心 (Business Center)、育成中心 (Incubation Center),咖啡廳某種程度更適合成為工作場所。

而這些新型態的各領域工作者,又常常是以處理社會議題為基礎,進一步提出與過去不同解決方案的先驅者,因此 混hun (Guting) 在建立之初,就實驗性的以咖啡廳 + 共同工作空間 (café + coworking space) 作為台灣共同工作空間的開創。透過這樣的營運模式,混hun 因此成為2012年台灣一波共同工作空間浪潮下,少數依舊存續營運至今的共同工作空間。歐美近年也因為各地在地性大量呈現如此複合式的 (Multi-functional) 共同工作空間。

由於3年 混hun (Guting) 實驗性階段的成功,Plan b 進一步於2016年在圓山成立 混hun (YuanShan),該空間與 CIT 辦公空間 (workplace) 並立。Plan b 相信新型態的辦公空間,將有部分的半開放式工作區域。因此在 CIT 這樣新型態的分租辦公空間內,保留了完整區域作為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 使用。使分租辦公室與共同工作空間雙向交流,創造更多元的可能。

Plan b 將在城市的各個空間,結合 混hun共同工作空間 品牌的理念,試圖解決了人們在城市中的經濟、工作與生活層面所遇到的問題,為工作者創造新型態工作空間選擇,並為城市創造更多元的工作空間想像。

老屋新生大獎 2014

Why

如何透過工作空間,提升解決各類永續發展議題的機會。

When

2012/04

Where

Taipei, Taiwan

Who

品牌策劃
  • Plan b

空間營運
  • Plan b

空間設計
  • Plan b

  • 成品設計

How

混hun (Guting)

2012年於古亭成立,以當代人最常工作的場所:咖啡廳,作為複合式共同工作空間的主要形式,試圖有效運用「商業空間」與「共同工作空間」的結合,探索都市工作空間與生活空間的連結,重新定義工作空間,甚至進一部促成都市中永續發展的各類議題。

共同工作空間其中的核心之一在於交流,而為了解決台灣人普遍不習慣於主動認識朋友,而失去與各領域工作者交流機會的問題,混hun (Guting) 在其中設計創辦一套「伴工卡」作為交流機制,以「姓名/email」、「今日正在…」、「職業」、「找尋..」項目中配對資源需求,結合 Coworking 概念推廣的五階段計畫,轉換 Coworking space 於台北的在地性,並且突破空間上的概念差異,使來過的每一位埋下各式合作機會,也因此實踐更扎實的交流關係。

混hun (Guting) 自創立起,一直是台灣於共同工作空間領域中的指標性單位。2012年12月,在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下,德國著名的共同工作空間Betahaus創辦人Christoph Fahle於混hun共同工作空間,與台灣的其他共同工作空間經營者交換經營理念與營運經驗,為台灣第一次正式紀錄的共同工作空間討論會議。同時2014年,在台北市政府委託之下,編寫並出版「共同工作空間指導手冊」,為中文界第一本主題為共同工作空間之專門著作,也給予華語界共同工作空間新的定義,為共同工作空間經營者提供在「共同工作空間指導手冊」的架構與經驗為基礎,建立各式多元的共同工作空間。

目前 混hun (Guting) 已於2018年初結束五年階段性任務,而其由老藥房改建之空間則轉由知名獨立書店 -- 讀字書店 接手進駐,繼續為古亭社區一角保留一處能促成各類交流的所在。

混hun (CIT)

2016年8月於圓山 CIT 成立,Plan b 相信新型態的辦公空間,將有部分的半開放式工作區域。因此在 CIT 這樣新型態的分租辦公空間內,特別保留了完整區域作為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 使用。使分租辦公室與共同工作空間雙向交流,創造更多元的可能。

一般非進駐單位區域者,如:其他新創事業者 (new start-up)、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還在找方向的工作者,得以透過此機制參與在 CIT 的工作社群中。同時,亦讓虛擬進駐 (virtual membership) 的單位得以在進入 CIT 時,有預留的工作區域,於是進行交流。

在空間設計上,無論是大眾在休閒之餘共同創作的樂高牆、有益工作健康與效率的站立工作區、掛滿辦公用具的工具牆、供3-5人小型團隊進駐的玻璃隔間、充滿娛樂的休閒空間等等,都是為了解決當代人工作需要更多好奇心的需求,激發腦力、產生更好的工作效能,進而達到提供永續發展議題解決方案的工作協助。

混hun (YuanShan) 透過與分租辦公室並立,以及各類激發好奇心的空間設計,試圖為工作者建立一個與各領域產生實質交流、激發自己工作產生好奇心與靈感的新工作空間。解決當代工作者在過去工作空間模式所無法獲得的需求,重新定義工作空間。

在未來,也將持續發展 混hun Coworking Space 的品牌精神,並運用不同空間企劃產生更多各型態共同工作空間,解決過去工作空間無法適任當代工作者的各類問題,不斷地探索都並致力達成永續城市 (Sustainable City) 的願景。

 

* 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 是一種共享環境,卻各自獨立工作的新型態空間。以日租、月租、年租的方式,租借桌椅或空間。同時於空間內,提供簡單辦公室設備、用品,甚至工作機具、機台等。與傳統的辦公室不同之處在於:共同工作者通常不會隸屬於同一個組織之下。共同工作空間主要是提供給「個人工作者」、「新創事業者」、「小型組織團體」、「小型公司」等等那些雖各自獨立工作,卻也期待與同個空間裡的工作者能夠激盪出更多想法者 。空間型態是對外開放的。每日除了有長期固定的月租、年租成員外,亦有日租的參與者。整體空間型態是介於開放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共同工作空間設置的目的在於避免了 家中工作時的孤獨感、在分租辦公室空間上的壓迫感、在營業場所工作下的缺乏互動。共同工作空間並沒有建立社群,而是透過機制與活動,讓社群自然產生。( adapted from wiki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