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大家會說臺東是臺灣最邊緣的地方,但換個視角,從太平洋回望,臺東其實是臺灣的起頭。」
臺東的生活節奏,來自島嶼土地,來自廣袤海洋。176 公里長的海岸線綿延至山脈,為這片土地孕育豐富的自然生態與物產,帶來多元的族群和文化。文化即生活的哲學,在臺東,便是誠實感受。2019臺灣文博會 臺東館 以「誠實感受的生活哲學」作為策展主軸,藉由採集和節奏,真實傳遞臺東的 生活哲學。臺東館以自然質樸的材料建構,將遼闊的戶外景致移植到室內展場空間。無需過多的說明,而是透過感受材料的質地、感受生活的物件、感受山與海的音樂和氣味,感受一處彷彿真實活著的臺東。文化即生活哲學。生活不必隱藏,要誠實感受。
Why
透過展館策劃,引導觀者運用感官,從各個面向誠實感受臺東的生活哲學。
When
2019/04
Where
Taipei, Taiwan
Who
主辦單位
-
臺東縣政府
策劃統籌
-
Plan b
音樂策劃
-
Suming 舒米恩
活動企劃
-
米大創意
空間設計
-
草字頭
-
姜秉汎
-
鍾良錚
-
蔡妮瑾
合作夥伴
-
台東製造
開幕贊助
-
Draft Land
開幕協力
-
鹹花生
-
孔雀餐酒館
施作夥伴
-
Loic 呂智雄
-
Laway 夏光耀
-
Rahic 張幸宏
-
Laway 潘春士
-
Lono 陳金隆
-
Opoh 楊金鋼
-
Takiyo 楊仕杰
-
Namoh 呂主寧
-
Anu 高勝宗
-
Tapang 王盛信
-
Arik 陳若琳
-
賴琬瑜
-
莊建邦
How
臺東的一天
文化即生活哲學,生活哲學來自生活經驗的累積;生活經驗則透過生活物件形塑。「物件」作為文化的一種表徵方式,也必然會帶出某時某地的生活議題。透過和在地團隊「台東製造」合作,走訪臺東當地訪談 12 位生活於海岸、離島、縱谷、市區與南迴地區的在地人、歸鄉人、海內外移居者,各自擁有不同的生活職業,舉凡工藝家、設計師、水產盤商、農夫、潛水教練、生態解說員與巡山員...等。從受訪者一天的生活節奏中,採集共 176 樣物件,代表著臺東的 176 公里海岸線所綿延而生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產物。
臺東的一年
無論是傳統祭儀、現代節慶或者具有區域特性的人文、藝術及觀光活動,同樣可透過物件的構成與拆解來探究其文化脈絡。「臺東的一年」由傳統及現代兩個切角,探查臺東在春、夏、秋、冬四季因獨特環境與文化背景而生的歲時祭儀與節慶活動,並以平面攝影的方式記錄共 160 樣與 傳統祭儀/現代節慶 相關的物件影像,與環境對話的同時,也與自己對話。
- 傳統祭儀:布農族 射耳祭、雅美(達悟)族 招魚祭、阿美族 豐年祭、噶瑪蘭族 海祭、魯凱族 小米收穫祭暨鞦韆祭、排灣族 小米豐收祭、卑南族 年祭、臺東市 炮炸寒單迎財神。
- 現代節慶:臺東慢食節、IRONMAN 70.3 Taiwan、南方以南 - 南迴藝術計畫、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為土地唱歌、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阿米斯音樂節、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
音樂策劃
將臺東歌謠中耳熟能詳的節奏 Bon-da-da 融入地方自然景致,策劃出如「海洋」與「森林」兩種概念的音樂,從展館內代表海岸與森林的兩側分別播放。藉由編曲的設計,海洋與森林兩種音樂將在展館中間的臺東亭自然地疊合,交融出完整的「臺東節奏」,以此意味著臺東的兼容並蓄,與其孕育而生的物產豐饒。
- 海洋的節奏:吉他、打擊樂器,帶出輕鬆活潑的海洋氣息。
- 森林的節奏:⼩編制弦樂、鼻笛,營造沈澱優雅的森林感受。
空間設計
以臺東在地的竹子、稻草、茅草、石頭等自然元素,由當地原民部落的耆老與青年,用傳統構築技藝將臺東遼闊的戶外景觀與人文習慣,移植至華山室內展館之中,並以石板、斜坡、田野與森林,創造出代表臺東海岸、縱谷、市區與南迴地區意象的四種空間層次觀展體驗。空間以自然質樸的材料烘出真實感受,滿溢撲鼻的草香與攤開一片的平原景致,讓人隨意躺坐,或看或聽、或摸或聞。文化即生活哲學,在臺東,便是誠實感受。
互動體驗
展場提供裁切後的采風紙,讓觀者除了以相機紀錄外,更可透過實際描繪,將眼中所見、心裡所想的感受分享出來。紙張浸置於月桃根與果實之中,淡雅的甘草香味,對比濃烈的稻草與茅草香,襯托展場更多層次的嗅覺體驗。
假日活動策劃
由策展核心概念「誠實感受」而起,在展覽期間的週末時段,藉由不同呈現形式,從觸覺、視覺、聽覺與心靈等四種感受出發,策劃系列主題活動,如手工坊、音樂演唱、影像賞析與分享座談,帶領民眾從多元切角,由淺入深地了解臺東在地生活樣貌。